每年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“世界急救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拯救生命,一视同仁”。目前,中国公众面临的意外伤害事故和危重急症呈上升的趋势,由于群众性现场救护环节的薄弱和避险意识的淡薄,延误甚至丧失危急伤病员抢救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。为增强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,让更多的人能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,提高现场急救的效果,9月9日临沧市人民医院借世界急救日为契机,开展了一系列急救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。
一大早,市人民医院的十四名医务人员就在医院广场悬挂“拯救生命,一视同仁”的宣传标语,在门诊电子大屏幕和现场电视里播放急救知识、急救技术操作光碟,讲解并示范止血、包扎、固定、搬运四大急救技术和心肺复苏技术,还对常见意外伤害如一氧化碳中毒、溺水、触电等的现场急救知识进行讲解并组织群众进行急救演练。活动当天现场,医务工作者热情耐心地为群众看病、量血压、向群众发放“灾害和突发事件现场伤员处理,现场卫生救护八大原则”、“遇到出血伤员怎么办?”、“遇到骨折伤员怎么办?”等卫生救护宣传资料和39种常见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处方,并提供急救知识现场咨询和健康保健知识咨询。
最为吸引过往行人的是急救操作演示,医务人员专题讲解了救护概念、创伤救护、心肺复苏、常见急症、意外伤害、灾害事故等常见、实用、可操作性强的救护知识,在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,许多人产生浓厚兴趣,都跃跃欲试,一时间等待参与练习的人排起了队,连一些老人家和小朋友也加入了学习行列,整个活动场面十分热闹。
急性疾病和意外创伤,是人们随时可能发生和遇到的,急救是否及时、妥善,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,但是,院前急救是我国当前医疗救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,需要大力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。近几年来,市人民医院认真贯彻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》和《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》精神,积极开展现场救护及培训工作。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和红十字救护员在参与自然灾害救助、处理突发事件、普及救护知识、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根据统计,如果伤者本人或现场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,通过自救互救,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生命可能挽回。由于交通等原因,“120 ”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约需十二分钟以上,远远超过5分钟内的“黄金抢救时间”,抢救成功率低,所以,培训“救护员”势在必行。 因为心脏停跳的4—5分钟是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“黄金时间”,基本的院前急救主要包括止血、包扎、固定和搬运四项技术及心肺复苏。
我们进行急救知识宣传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市民多了解一些自救、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使广大市民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到来之时,在医生和救护车到来之前,在“黄金抢救时间”里能够自救和互救,提高抢救成功率。
此次活动共发放自救互救常识300多份、健康教育处方500份,为市民义诊76人,测血压200多人,通过“世界急救日”纪念活动的开展,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了院前急救常识,使大家都能够参与到日常生活的医疗救护当中来,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效果。
临沧市人民医院保健科 许桂萍
2006年9月10日